kaiyun网站近期,中国水果生产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重新确定水果业发展战略,以提高品质、控制产量为主,提高鲜食果品质量和加工型水果比重。全国水果面积控制在866.67万hm2左右,适当调减苹果、柑橘、梨的种植面积,严格限制非适宜区酿酒葡萄的发展,逐步淘汰非适宜区和老劣品种水果,集中发展区域性名特优新水果生产。苹果要稳定西北黄土高原产区,调减和改造渤海湾和黄河故道的老劣果园,适当提高早熟和中熟品种比重,集中发展有一定酸度的加工型品种;柑橘要发展橙类,稳定柚类,调减宽皮柑橘,橙类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40%;梨要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要控制荔枝、龙眼面积的盲目扩大。新疆等地区要发挥特有的气候优势,发展特种优质果品。以苹果、柑橘、梨为重点,组织实施果树“高接换种”计划,调整树种和品种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和加工型水果比例。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要结合退耕还林、还果,集中发展优质水果生产。设立水果品种改良基金和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水果的品种改良与结构优化;建立良种基地,培植和开发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优良品种,为良种供应提供保障。
模型计算结果还表明,在各食品间相互影响关系上,蔬菜消费主要受到肉食品价格的影响,即肉食品价格上涨,蔬菜消费增加,反之则下降;而水果消费则主要受到蔬菜价格的影响,即蔬菜价格上涨会导致水果消费明显增加。
水果市场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水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每天在大量购买水果,可以说未来该行业增长率有望达到20%甚至更高。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水果制品特别是水果汁的消费要求日益高涨,水果加工品在整个水果消费中所占有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但是,中国人均占有果汁仅为0.1升,而发达国家则在40升以上,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也达10升左右,我国果汁消费还有巨大增长潜力。预计2010年仅水果饮料消费一项就会增加60亿元。据有关方面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春、武汉、郑州、兰州等9个城市中对6至15岁城市少年儿童的问卷调查,约有76.3%的城市少年儿童消费水果饮料,年消费额超过了33亿元。
对于超市等水果零售商可以对比各个水果批发市场的水果批发价购得相对便宜的水果,从而降低成本,并应根据自身客户量及客户需求找着最畅销水果。对那种可以长期贮存且升值预期较大的水果可以大批量采购从而降低成本获得较高利润。
实践证明,每处理1kg优质水果可以增值0.4元。有关专家指出,要提高水果采后附加值,就要在果品商品化处理的过程中进行分级——提高水果的档次;消除病虫害——减少流通领域中的腐烂损失;上色、打蜡——提高果品竞争能力,同时可杀菌并防止水分蒸发;贮藏、加工——提高果品价值,增加延伸效益;包装、挂牌——提高商品性能,扩大知名度;顺畅市场流通领域。这样,中国果品产业才能发展。
利用模型计算出蔬菜和水果的收入弹性为-0.32、0.47,结果显示水果的收入弹性相对较高,这表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水果消费增长将更快,水果消费增长的潜力较大。估测出来的蔬菜收入弹性为负,我国蔬菜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变化一是以前食用大路菜(如大白菜、萝卜等)较多,现在逐渐食用更多的细菜(如花椰菜、生菜、豆角等);二是以前大量食用冬贮菜,废弃比例KAIYUN网页 开云com高,现在则以新鲜蔬菜为主;三是以前蔬菜大多以粗包装上市,现在则逐渐转向精细的小包装上市,大量的废弃物被留在田间。以上原因导致虽然蔬菜消费增加,但购买量却下降。
根据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各项食品购买量、食品消费价格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我们利用模型分别对蔬菜、水果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蔬菜和水果需求价格弹性分别为-0.13、-0.55,结果表明二者均属于低弹性食品(弹性绝对值小于1),即价格的降低对消费增加的影响不太大,但相对来说人们消费对水果价格的敏感性要强于对蔬菜价格的反应,水果消费量的变化更易受到价格的影响。
由(一)的叙述可知,水果市场的前景是相当光明的,如果能占据地域优势,那更会获得相当高的利润,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采访过部分批发商得知,很多水果其实在他们家乡水果盛产区或收购地,水果的价格连现在的批发价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对于一些需求量大、便于长期贮存、营养价值比较高的水果,如核桃、枣等其升值潜力较高的可以寻找其货源大批量收购。
80年代以来,我国水果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在食品消费结构中,随着主食消费比重的缓慢下降和副食品消费比重的上升,水果消费在整个食物消费中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一是从水果在整个城乡集市贸易交易中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这一点,交易结构数据表明,从80年代开始,我国水果消费在整个食物消费中的比重经过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后,开始稳中有降,趋于稳定。1980年这一比重仅为3.5%,之后持续上升,1991年达到最高,比重为8.9%,然后水果交易比重开始缓慢下降,但目前已保持稳定,基本维持在6%以上。二是从水果消费支出占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重看,它也呈现为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
目前国内主要水果价格都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扩大中国水果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但是,近年来由于水果生产发展过快,中国水果生产中存在着单独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问题,结构较单一而且供应不均衡。绝大多数是以鲜果消费为主的苹果、梨、柑橘、桃和油桃等,适合不同需要的不同特色产品和不同上市期的品种相对较少,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不合理。其中,苹果占果树总面积的30%以上,梨占1O%以上,柑橘占15%左右,3种水果的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60%以上,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国内需求量大的甜橙、香蕉等在世界上的排名则靠后,竞争力不强。在各树种内部,结构很不合理,如柑橘以蜜橘为主,甜橙比重偏低,需要大量进口。与国际市场相比较,中国苹果、梨、菠萝、香蕉等品种价格较低,而部分水果如哈密瓜价格相当,部分水果如甜橙价格则高于国外。此外,中国果树栽培利用的多是山地、丘陵地和沙荒地,自然条件差。长期以来,果农依靠传统经验进行果树栽培管理,难以保证水果优质高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从优质水果率看,目前中国优质果率只有30%左右,50%是大路货,还有20%属劣质果。
中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对水果实行了放开价格、多渠道经营的政策,使中国果品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果树总面积和水果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1998年全国果园面积已达853.51万hm2,产量5452万t,约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1%左右。其中苹果和梨的产量均居世界之首,柑橘产量仅次于巴;西和美国。水果产业已成为种植业中位列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产业。